一、起草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依据《气象法》《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河南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和《河南省气象局商丘市人民政府共建气象强市保障商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协议》要求,制定《商丘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二、《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规划》主要包括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立足精密监测基础,构建立体协同气象监测体系、着眼精准预报目标,提高无缝智能预报预警能力、发展精细服务业务,提升气象助力现代化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商丘气象现代化快速发展、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强化现代气象治理能力、统筹实施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及保障措施,共10个方面内容。
(一)发展环境: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商丘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商丘气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商丘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提升,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强化智慧气象业务支撑发展数字新引擎,突出商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气象服务作用,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为实现商丘“七个强市”奋斗目标、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十大战略”提供高水平气象服务保障。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协作。
发展目标。到2025年,夯实气象强市基础。2035年,基本建成气象强市。
(三)立足精密监测基础,构建立体协同气象监测体系。
优化天气观测站网、完善多领域应用气象监测站网、提升观测装备保障能力和建设安全高效的气象信息化体系。
(四)着眼精准预报目标,提高无缝智能预报预警能力。
发展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开展影响预报预警业务。
(五)发展精细服务业务,提升气象助力现代化治理水平。
保障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生产发展,提升商丘重大战略保障能力、保障生活富裕,增强商丘民生工程气象服务能力和保障生态良好,加强生态宜居商丘气象服务能力。
(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商丘气象现代化快速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气象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强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与研发。
(七)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水平、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和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
(八)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强化现代气象治理能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和开放融合和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九)统筹实施四大重点工程建设。
黄淮平原农业与生态气象综合试验基地、积层混合云增雨(雪)试验示范基地、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城市气象综合保障工程。
(十)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和严格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