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战>“六保”工作执行落实情况>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睢县发改委关于《关于对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 检查的工作方案》的自查报告

来源:县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01-18 08:30:16 浏览次数: 字号: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根据县纪委印发关于《关于对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睢纪办发〔2020〕7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涉及的紧盯保居民就业、落实保粮食能源安全部署、落实保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保”任务部署实施情况开展监督

1. 紧盯保居民就业

(1)督促人设、发改、教体等部门拓宽就业渠道,支

企业稳岗就业,抓好重点群众就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切实做好稳定城乡居民就业工作。

自查情况:

2020年3月10日,睢县被认定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今年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260个,目标任务5600个,完成7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1人、目标任务1500人,完成11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12人、目标任务500人,完成62%;农村新增转移劳动力就业10900人,目标任务4000,完成273%.安置公益性岗位2276人,发放补贴88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02万元,目标5000万元,完成86%.返乡下乡创业主体2660人,目标任务2660人,完成56%。服务产业集聚区企业,为集聚区输送员工6818人。劳务输出28.26万人次,创收72亿元。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重点群体,加大补贴力度,稳定就业基本盘

1.着力保障产业集聚区企业复工复产。成立了复工复产服务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开通特殊时期用工服务热线,疫情期间24小时不停歇。开展了集中摸底排查,实现企业产能清、员工总数清、缺工人数清、空岗结构清、问题困难清,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精准化人力资源服务。建立企业招聘需求明细表,一天一汇总一上报,制定全县复工复产企业用工保障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依托融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线上用工平台,强化线上招工力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

2.着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返岗复工。按照“集中统一、成规模、成批量”的原则,联合工信、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方式输送,认真落实“一人一证、一车一证”的工作要求,在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身体无异常后,“点对点”送往各地企业,实现“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返回11万劳动力,目前已转移就业30682人,其中省外15369人,省内15313人;产业集聚区企业就业7127人,其中睢县籍4461人;开通“返岗直通车”,主动开展跨区域用工对接和劳务协作,组织429批10550名睢县籍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3.着力推动留守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对因疫情暂时不能外出的,抓住复工企业和开展春耕有利时机,依托融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线上用工平台,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并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组织吸纳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发布用工信息35期,提供用工岗位近2万个。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招工6818人,实现了农民工就近就业和企业复工用工保障的双胜利。

4.着力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企业有活力,就业有保障,员工有收入。加大补贴力度,优先受理中小微企业稳岗位补贴、一次性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增加企业活力,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发放一次性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33家、646万元,为9名大学生发放开业补贴4.5万元。

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增加新的就业

1.着力推进线上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优化招用工服务,依托“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活动平台,推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线上对接洽谈,动员各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机构提供线上信息发布和匹配服务,推行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和报到,推动市场供求匹配。截至目前,已在融媒体等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五期,发布用工岗位近5000人,已入职1140人。针对部分劳动者延迟返岗,既有培训意愿、也有培训时间的情况,充分利用国家、省级等各类“互联网+”线上技能培训平台,对全县赋闲在家的贫困劳动力实施免费网络技能培训。依托线上培训平台开展订单式、定向定岗式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2.着力推动留守有就业意愿人员数字经济平台就业。利用阿里巴巴、到家集团、滴滴出行、京东、美团、顺风等数字经济平台,组织动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归集发布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协调相关企业实施定向招聘计划,针对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技能特点,提供一批外卖骑手、物流手派、家政服务等岗位;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需求,提供一批兼职云客服等居家灵活就业机会。

3.着力推进留守有创业意愿人员创业带动就业。依托融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线上用工平台,大力宣传“豫创大赛”,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培增效应,为增加就业打造新引擎。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给予1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截至目前,共申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287笔,发放贷款4302万元;其中返乡农民工204笔,贷款305.7万元,带动就业1100人。

4.着力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推动线上业务申请“秒响应”,着力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就业登记344人,失业登记178人;办理《就业创业证》434份;为2276人办理公益性岗位,发放补贴880万元。

2.紧盯保基本民生

2)督促教体、发改等部门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兜住民生基本底线。

自查情况:此项不涉及发改委。

4.落实保粮食能源安全部署情况

2)督促发改部门守住能源粮食安全底线,夯实粮食能源安全稳产保供基础。

自查情况:目前,全县34个储粮库点,共有县级储备粮8000吨;省级储备粮7500吨;最低收购价小麦1039347吨。县粮食收购储备中心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履行好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扎实做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充实,安全工作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常抓不懈,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对在库粮食质量监管。每个库点均派有驻库监管员,按时监测粮温,如发现局部粮温异常,及时扦样,检验水分、霉菌及害虫密度,分析粮温升高原因,及时制定解决办法,保持粮情稳定。

三是确保夏季储粮安全度汛。落实各库点人员职责到位,要求基层单位都配备防汛应急专门人员;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防汛重点部位的安全巡查,做好值班记录,确保防汛信息畅通,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和组织排除。

四是提升粮食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组织县域内粮食收储企业财会统计专业、仓储保管专业以及新建质检机构质检人员参加综合培训。对一卡通使用、APP使用;机械通风、害虫防治和日常仓储管理;粮食质量、品质的标准和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专业培训。

五是积极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粮食仓储设施水平,活跃粮食经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5. 落实保产业链供应链部署情况

(1)督促发改、人社等部门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服务,

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自查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实施方案》《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做好要素保障、供需衔接,稳定生产经营,推进重点企业满产扩产、挖潜增效。围绕制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编制产业链图谱,梳理重点支撑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切实落实好“产业链链长制”,围绕资金、用工、用能、运输、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分级分类做好“链式服务”,着力补链、稳链、强链,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主导产业迈上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

6. 落实保基层运转部署情况

(1)督促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全力兜牢保基层运转底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